科技资讯
  • 从“会育种”到“慧育种”:数字化赋能农作物良种培育       自动化分子育种平台、田间表型信息采集机器人……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一系列智慧育种新设备和农作物新品种一同亮相,数字化育种新成果不断发布。   正值育种季,海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吸引越来越多先进育种技术落地。在位于三亚崖州区的中国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里,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沿轨道缓缓移动,运用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各种传感器为育种材料集中进行“全身体检”。采集数据实时回传,科研人员可以在电脑上查阅、分析数据。   在育种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持续观察、记录和分析作物的表型特征,从而筛选出优异资源用于育种。过去,靠人工观测和记录工作量大、耗时长。“高通量、智能化的设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采集的数据也更为精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于汛介绍说。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突破1.4万件,约占全球一半,连续7年稳居该联盟成员第一。   随着卫星遥感、5G、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各行业迎来数字化变革,好品种的培育也将迎来“加速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发布了面向育种数据处理全流程的智慧育种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包括育种数据管理和分析、大模型大算力优化加速、人工智能算法预测亲本及优良品种的育种全流程整合,其数据容量、运行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球23家单位的育种家使用该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介绍,平台建设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和大数据中心,将作物海量育种数据与先进大数据算法结合,开辟智慧育种“新赛道”。   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中国种业企业加快推动好品种落地。在陕西杨凌,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格外繁忙。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板板玉米样品进行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   如果说传统育种是“大海捞鱼”,那么位于陕西杨凌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则实现了“定向撒网”。借助分子标记技术,杨凌中心的育种家可以快速准确地从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材料中筛选出所需基因,不再单纯依赖田间观察和验证。   杨凌技术中心性状整合中心负责人杨炳鹏表示,育种新技术也加速了整个育种进程。“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高潜力的品系,投放到遍布全国的测试体系。经过两到三年测试,获得高产稳产、抗病性比较优良的品种并加快推向市场。”   2023年,该公司共有121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2023年有14个品种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为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供良种支撑。   在黑龙江,北大荒垦丰种业将育种全流程打造成“工厂流水线”。该公司总经理刘辉在本届大会上介绍说,过去育种创新以课题组制方式为主,工作重叠、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效率偏低。“我们按育种流程设立专业团队、组成创新链,构建起数字化育种体系。”   该公司建立了科研管理、种质资源管理、育种信息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多个平台,用数据流串联起商业化育种体系,可完成育种和科研信息采集、传输、分析、挖掘、计算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全球种业迎来新型生物技术叠加图像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的“育种4.0”时代。“数字化技术是育种未来的发展航线。”钱前说,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记者 罗江 陈凯姿 程潇) 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榜BOE(京东方)位列全球第五       3月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23年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持续位居第一,彰显着中国企业正在迸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尽显创新科技力量。其中,BOE(京东方)以1988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五,成为榜单前五名中唯一的半导体显示企业。这已是BOE(京东方)连续8年进入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全面展现了BOE(京东方)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和日益崛起的全球影响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引擎。BOE(京东方)始终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每年坚持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并将年度销售收入的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以强大技术实力巩固全球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BOE(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9万件,其中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已超3万件。在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海外专利超33%,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柔性OLED、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BOE(京东方)累计主持制修订国内外技术标准共计103项,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技术标准高达270项,为我国在柔性OLED、物联网应用、健康显示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做出了突出贡献。BOE(京东方)还打造了“1+1+3”技术创新平台,包含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创新总部,及北京、成都、合肥3个创新分中心,已全面建成规模庞大的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前沿技术的创造者,BOE(京东方)将技术创新实力全面赋能行业发展,携手合作伙伴开展策源地关键技术攻关,共建创新生态,打造半导体显示、物联网创新、传感器件三大技术策源地,并联合多家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创新企业共同发起AIoT专利池和“科技普惠民生”公益专利池,让专利成果广泛惠及社会大众。目前,BOE(京东方)正积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专利技术全面应用于LCD、OLED、MLED、量子点显示、传感、AIoT、智慧医工、智慧出行等领域,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引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凭借全球领先的研发水平和专利技术,BOE(京东方)不仅在PCT专利申请榜单上取得佳绩,还得到多个全球权威机构的认可。2023年,BOE(京东方)位列2023年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5位,连续6年跻身全球TOP20。   随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企业加速掀起创新浪潮,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2024年是BOE(京东方)面向下一个三十年的开局之年,BOE(京东方)将继续坚持“屏之物联”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遵循“可持续科技创新”的价值准则,推动显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倡导与践行,与全球各界生态伙伴开展协同创新,引领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快速、健康、升维发展。 来源:新华网
  • 农村电商锚定新目标打造新引擎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制定了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五年新目标,推动农村电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农村电商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需解决设施不健全、配送体系滞后、电商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通过市场力量和政府推动,农村电商将会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新引擎   深山里,35岁的农民卢战开经常带领村民到这里拍摄“跑山”的视频。他用3000余条短视频记录下我国东北林区的丰饶,将家乡的优质特产推向全国,也为自己积累了超千万的粉丝量。   卢战开的家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位于三江平原核心地带。这里土地肥沃,黑蜂蜂蜜、山野菜、松籽等特产质优价廉。过去,因地理位置偏远、知名度不高,优质产品难以走出大山。“是互联网让家乡的‘酒香’飘出‘深巷’。”卢战开说。   饶河县数据和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腾华军介绍,饶河县通过扶持带动、市场培育、服务助推等举措,对接供需两端,打造区域品牌,走出一条边疆地区依托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2023年,饶河县电商交易额10.3亿元,同比增长297%。   在距离饶河县200多公里的黑龙江省虎林市,一个现代化数字经济产业园正蓄势崛起。这个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园区内拥有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直播电商共享基地、绿色食品展示等功能区,可以提供休闲、办公、培训、设计、研发等五大服务,有力促进当地农村电商发展。   虎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立足“黄金农牧带”和直播电商基地等优势,引导电商平台与域内知名企业等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组织域内网红组成千万粉丝直播矩阵,广泛推介虎林大米、完达山短梗五加等特色优质产品,推动虎林绿色农特产品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全面提升。   近年来,在各界努力下,我国各地农村电商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到农产品上行,再到数字化发展,农村电商逐渐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农村电商正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我国中南部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人口仅14.3万。这个湖南人口最少的县,通过不断完善电商助农体系建设,培养了一批超百万粉丝乡土“网红”,带“火”了古丈农特产品。   走进古丈县红石林镇龙天坪村一间黑瓦木屋的土家吊脚楼,32岁的村民彭文强打开聚光灯,拿起手中的腊肉,娴熟地在镜头前和网友打招呼,屋内桌子上摆满了腊制农特产品。去年,古丈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1亿元。   系列政策助发展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人,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数字经济时代下,电商助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农村电商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我国农村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   为了支持、帮助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农村电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规定,我国将用5年时间,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并在基地建设、数字消费场景、物流设施和配送、产业链条、特色品牌、促销活动等十多个方面出台措施,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   “此次印发的《意见》,全链条、全覆盖、全配套,为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多重短板仍待补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独特贡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浩进认为,农村电商创新了农产品交易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对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独特优势。   “农村电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孙浩进说,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带来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配送体系滞后、电商人才缺乏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此次出台的《意见》从东中西差异和人口、区位等因素出发,指导各地立足产业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引导电商服务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李国祥说,缺少专业人才一直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短板之一,《意见》明确提出,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这是国家给予农村电商发展的人才扶持政策。“相信通过市场力量和政府推动,农村电商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村电商与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李建平 孙晓宇 张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新一轮工业设备更新或开启四万亿市场空间       近段时间,多方正加快部署,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列项目清单,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用地用能要素保障,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业内研究预计,随着政策利好释放,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约在4万亿元左右。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推动工业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将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以设备升级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潜力足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并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我国工业领域设备规模大、更新潜力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设备更新需求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通过历史数据推算,我国工业设备投资约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是设备更新的重要力量。据此估算,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约在4万亿元左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樊蒙对记者说。   地方开列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清单   眼下,不少地方正在明确项目清单,面向工业领域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四川省将实施“工业投资提升年”行动,确保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此前,该厅发布2024年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项目共计500个,覆盖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等领域,总投资16472.5亿元。陕西省2024年将实施好240个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力争制造业投资增长6.5%。   山东省则明确,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计划年内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说。   余晓晖表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面向设备规模体量大、更新潜力大的重点行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设备,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等新技术,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以设备升级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多举措激发企业设备更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财税金融、用能用地等保障支持举措进一步落实落细,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企业设备更新的意愿。   上述《行动方案》提出“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等具体部署。   不少地方还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例如,安徽省提出,“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奖补300万元,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奖补100万元”;海南省日前组织申报2023年度工业企业扩大投资和技改提质奖补资金,企业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缺意愿、缺资金、缺政策等成为制约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主要原因。”余晓晖认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破解企业设备更新的难点堵点作出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为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樊蒙表示,根据此前对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开展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大多表示此政策获得感较强。“未来建议加大现有各类资金支持力度,对工业领域高端先进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绿色节能设备、安全生产设备的更新替换予以支持;研究制定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接续政策,安排专门额度,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加大设备更新改造投入。”   他同时表示,政策落地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监测分析,避免低端环节产能过剩、高端环节支持不足。(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珋)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我国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新华社海南文昌3月20日电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工程四期后续任务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飞行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二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2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中继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相继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后续,鹊桥二号将在地面测控支持下,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进入捕获轨道,随后经轨道控制后进入调相轨道,最后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使命轨道,成为继“鹊桥”中继星之后世界第二颗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星,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并接力“鹊桥”中继星为嫦娥四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2021年12月,探月工程四期批准实施,由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4次任务组成。嫦娥四号已于2018年12月发射,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等任务。   探月工程由国家航天局牵头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承担。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12次飞行。 来源:新华网
  • 迄今最大三维宇宙地图发布 包含130万个类星体的时空分布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绘制了迄今最大的三维宇宙地图,记录了大约130万个活跃类星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它将成为探测类星体、暗物质晕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强大工具。发表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展示了这张地图。   科学家们利用欧洲空间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制作了这张新地图,其中最远的类星体在宇宙只有15亿岁的时候就开始闪耀光芒(宇宙现在的年龄是137亿岁)。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物体,是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可见部分。当黑洞的引力使附近的气体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极其明亮的圆盘,有时还会产生望远镜可以观察到的光射流。   类星体居住在被巨大暗物质晕包围的星系中。天文学家认为暗物质晕和类星体之间存在联系。暗物质晕可能会将更多物质引导至星系中心,为超大质量黑洞提供能量并点燃类星体,甚至有助于形成更大质量的星系。   天文学家利用遥远类星体及其宿主星系的位置能更好地了解宇宙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膨胀。例如,将新的类星体地图与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进行比较,以研究物质聚集在一起的强度。   地图共同创建者、美国熨斗研究所计算天体物理中心的资深科学家戴维·霍格表示,这不是拥有最多类星体的地图,也不是测量类星体质量最好的地图,但它是绘制宇宙总体积最大的地图。   该团队使用了盖亚第3次发布的数据,其中包含660万个类星体候选者。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和斯隆数字巡天调查的数据,研究小组从盖亚的原始数据集中删除了恒星和星系等污染物,并更精确地确定了与类星体的距离有多远。   该团队还制作了一张地图,显示了尘埃、恒星和其他干扰物质预计会阻挡人们观察某些类星体的位置,这对解释类星体地图至关重要。(记者 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 新AI系统可提供足球制胜战术       未来的足球场,人工智能(AI)当“大脑”?《自然·通讯》19日发表一项来自谷歌深度思维的最新成果,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名为“TacticAI”的系统,能在足球比赛中预测角球结果并提供实际且准确的战术建议。调查显示,英国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专家在90%的时间里会选择“TacticAI”的建议而不是现有战术。该研究或为下一代AI助手奠定基础,帮助教练确定最佳球员配置并制定最有利于获胜的反击战术。   足球中的角球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带来直接得分,也是教练介入和提升比赛表现的一次机会。角球踢法一般在每场比赛前就已确定,所以帮助分析和提高得分率的系统,可以很好地支持人类专家做决策。   深度思维团队此次设计的是一个AI驱动的教练助理,能用高质量跟踪数据分析角球。团队用几何深度学习技术确定了关键策略模式。研究显示,“TacticAI”能准确预测角球射出后的第一个接球人以及角球的直接结果,还能评估其他球员的可能表现,生成能提高比赛结果的不同战术。   团队用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提供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历史上的7176个角球数据集训练了“TacticAI”。他们证明了“TacticAI”的作用并发现它提出的战术设置是切实可行的,且由五名专家(三名数据科学家、一名视频分析师、一名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助理)认定与真实场景并无区别。调查显示,在90%的时间里,使用者都会选择“TacticAI”的策略而不是现有战术。   这项技术还能拓展用于其他可以喊暂停的团队运动。   角球的位置很有意思,它几乎平行于球门,直接得分概率不高,需要战术配合。简单来说,要么是长传,直接将球送入禁区;要么短传,让队员将球盘带、传送入禁区。所以,角球进攻不仅要有个人能力,也要有战术,高质量的角球才可以转化为得分。如今,AI介入,成为最能把握现场局势的教练,制定出具有威胁性的战术,球员只需执行即可。不过,球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球员状态起伏不定,战术是理想的,能否不折不扣执行,又是另一个课题。(记者 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我科学家发现的两种新矿物获国际认定       记者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两个新矿物的中文名为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3-113和IMA2023-119,英文名为nigelcookite和plumbojohntomaite。   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均属于绿磷铝钡石族。这两种磷酸盐新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绿磷铝钡石族其他矿物相似,均为单斜晶系。   据悉,这两种新矿物均发现于广东玉水铜矿。该发现为绿磷铝钡石族增加了两个新的端元,与该团队此前发现的重稀土矿物景文矿、文兰钒钇矿、毓川碳钇矿产地相同。自2021年10月起,该团队已在玉水矿区发现了5种新矿物。(记者史俊斌 通讯员魏梦鸽) 来源:科技日报
  • 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记者日前获悉,位于四川成都未来科技城应用性科创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航站楼项目,近日取得施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开工。   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模拟验证机场将拥有1条长1200米的模拟跑道、2条滑行道、2组垂直联络道、11个各类机位的站坪。目前,模拟跑道正加紧施工,入口服务用房已投入使用。未来,该机场将作为中国民航科学实验基地,承担机场、航空运输和新兴技术测试验证工作,成为推动民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模拟验证机场是完全参照民航机场建设标准打造的‘袖珍机场’,虽然投用后不会起降飞机,但是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小视。该机场将作为中国民航科学试验基地,承担机场、空管、航空运输和新兴技术等测试验证任务,同时可用于开展民航科普教育或承办大型科技展览活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不仅是全国首个民航科技示范区,还将建成国内领先、具备完整民航科技产业链和产业聚集特征的民航原始创新策源地,并打造亚太领先、国际一流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助推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随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区)的加速建设,一个涵盖空管、适航、机场、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新兴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民航业完整产业链已轮廓初显。这也将为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临空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提供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形成并放大产业链辐射效应,构建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刘桂源 实习记者 刘侠) 来源:科技日报
  • 借力AI 工业软件闪耀“国货之光”       新中式风潮正劲,国货迎来焕发新机的“黄金时代”。培育国货“潮品”作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衣食住行到高科技产品,“国货之光”在数字时代新舞台也闪耀出新光芒。如今,一些国产品牌凭借科技实力跻身国际前列,这种融合现代科技的国货,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强大的创造精神、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   在当下,一个值得骄傲的现象正在显现——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正如“皇冠上的明珠”所揭示的那样,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经济时代,工业软件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具、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这一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特别是研发设计软件创新取得突破,无疑成为代表“国货之光”的又一新荣耀。   工业软件门类繁多,从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控制到嵌入式工业软件,其中研发设计软件是我们最薄弱的一环。研发设计软件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上游、工业生产的起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装备等重点领域,其重要性无需赘言。工业软件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结合的工具,既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也需要囊括行业经验智慧,其复杂性和难度也显而易见。回顾历史,我国研发设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来自技术和市场上的限制让企业饱受桎梏。庞杂而深奥的技术体系,协同又互动的耦合性要求,决定了短期内颠覆某些行业软件充满困难和挑战。   虽有差距,但时代赋予我们追赶的机遇。中国在AI领域全球领先,站在AI肩膀上,逐步缩小与海外工业软件的技术差距变得可行。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全新科研范式,系统性地解决药物设计、材料设计和化工设计等领域中的微观设计问题,在宏观的飞机、汽车等研发中也有着丰富应用。去年3月,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央企业已率先启动了“AI+专项行动”,推动AI赋能产业焕新。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机遇,对工业软件行业来说,应乘势而上,开启由AI与计算仿真驱动的研发时代,壮大AI for Science的开放生态及产业协作体系。   国产研发设计软件的崛起,离不开一批勇立AI时代潮头的企业。例如聚焦微观尺度工业基础设施打造的深势科技,构建了基于AI for Science的大模型体系,并推出了Bohrium®科研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RiDYMO®难成药靶标研发平台及 Piloteye®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等工业设计与仿真基础设施,为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工业设计与仿真系统。过去两年,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行业领先大模型已集成到产品平台中,帮助宁德时代、映恩生物等企业,开拓电池研发、药物设计、新材料发现等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国,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起到根本保障作用。“十四五”规划和软件业“十四五”规划包含工业软件发展相关任务部署和重点举措,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让科研人员都用上自己的工业软件,对提升关键产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至关重要。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本质上是重构未来产业场景价值,而不仅仅是对某项技术或产品的简单替代。基于AI for Science特定应用场景开发自己的研发设计平台,这种单点能力的突破,将带动整个工业软件行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既是国货品牌的崛起,更是用户对国货产品日益增长的认同与信赖。   对国产工业软件来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还要继续爬坡过坎、坚韧前行。信念如光,无惧挑战,必将激励逐梦前行的脚步。不远的将来,国产工业软件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璀璨。(记者 凌纪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