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3D打印技术催动高质量数实融合       打印玩具、打印食品、打印汽车……随着智能制造技术更新换代,3D打印正加速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51.6%。   记者日前走访陕西、广东、江苏等地发现,3D打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深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已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潮玩、食品、颅骨模型等皆可打印   7月1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张恺翔同学收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份通知书整体以“书”的外形呈现,装有一把用太空金属材料3D打印、抛光的“金”钥匙。   3D打印,给录取通知书增添了科技感,备受学子们的喜爱。这种最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使用可粘合材料如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通过逐层打印来构造物体。   “如果把一件物品剖成极多薄层,3D打印就是一层一层将这些薄层打印出来,上一层覆盖在下一层上并与之结合,直到整个物件打印成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说。   在陕西,记者走进西安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十余台3D打印设备整齐排布,有序作业。通过逐层扫描、累加成形,一个定制化的颅骨模型不到5小时即可制作完成。   “每台设备可以同时生成6个颅骨模型。”公司研发工程师赵峰说,每个模型都是量身定制,能准确展现用户头颅结构,有效协助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如今,丰富多样的潮流玩具受到不少年轻人热捧,玩具制造这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焕发新的商机。在“中国潮玩之都”广东东莞,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潮玩产品研发设计之中。   “在设计阶段,主要运用3D打印技术验证外形、结构等方面的可行性。比如,公司推出的潮玩IP‘胖哒’,经过数十次3D打印技术验证后,才设计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态。”东莞市顺林模型礼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深说。   在河南,信阳博物馆用3D打印技术按照1∶3比例虚拟复原的“袖珍版”《文昭皇后礼佛图》,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月饼,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在江苏,南京首批混凝土3D打印车棚在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落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分会总干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涤尘表示,我国3D打印已在医疗、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2023年底,国产3D打印装备拥有量占全球装备的11.5%,处于全球第二;消费级非金属3D打印装备市场占比位居全球首位。   更好赋能传统制造   在亿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湖东工厂,每小时有数以万计的夹心饼干新鲜出炉,通过自动包装分发送往各地。如此高效的生产方式,离不开3D打印技术的助力。   “购入3D打印机后,以前需要6万元购买的食品加工机器配件,现在几百元就可以打印出来,食品加工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亿滋湖东工厂制造总监李云龙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3D打印的突出优势是不需要模板,可以直接打印,节省了材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其次,3D打印具有快速成型、实现任意复杂结构制造的技术优势,更好赋能传统制造。   在浙江,记者在杭州时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台食品3D打印机可以做出20多种不同类型的食品。“传统烘焙类产品都是用手工制作,现在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公司CEO李景元说,食品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不同形态产品,更好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3D打印技术为诸多高技术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辟了新的竞争优势。   “由于医疗机器人体积小,需要的电池体积更小,目前只有3D打印技术能够解决这种三维尺寸小于4毫米的电池一体化制造及封装难题。”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令旗说,借助3D打印技术,公司研发出的“玲珑”系列超微型电池,已成功运用到植入式医疗机器人领域,广受市场欢迎。   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我国将增材制造(3D打印)作为未来规划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地方层面,记者梳理发现,广东、江苏、重庆、浙江等多地在政策文件中明确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比如,广东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将打造营收超1800亿元的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D打印具有广泛的制造业覆盖面,尤其是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潜力较大,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李涤尘说。   发展瓶颈仍需突破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是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化制造稳定性和经济适用性仍有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和产业支撑政策体系。   从技术层面看,李涤尘建议,加快布局3D打印全链条协同创新实验室、中试平台和创新中心,构建以自主技术为主的3D打印生态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强化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3D打印类别,多层次引育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D打印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家,但其中多为中小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牵引,做强大型3D打印骨干企业,扶持中小3D打印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李钢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欧美已用3D打印整体火箭、发动机等标志性产品,带动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内看,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加快打造3D打印标志性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推动3D打印进一步应用到汽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涤尘建议。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3D打印有望应用于大部分制造领域,更好造福人们的生产生活。   “预计未来3至5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与欧美总体相当,增长率将高于全球8至10个百分点。”李涤尘说,未来,3D打印将全面支撑先进飞机、机器人、器官药物筛选模型等行业,有望催生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量。(记者 魏玉坤 张博文 吴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中国科技元素 闪耀巴黎奥运       近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闭幕。这个夏天,巴黎奥运会场馆内外,丰富的中国元素引人注目。在“阿里廊”展厅尝试未来购物方式,在巴黎街头体验中国网约车平台服务,在“中国之家”感受“中国智造”魅力……中国元素闪耀巴黎,给各国观众和游客带来全新印象。   打卡奥运“同款”中国科技   奥运会期间,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东端,出现了一条88米的长廊。这是巴黎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阿里巴巴设立的“快闪”展厅“阿里廊”。   长廊由4个“时空胶囊”组成,游客可在AI助手帮助下体验未来购物方式,包括设计数字形象、创造香水和美妆等个性化商品、定制专属音乐以及设定平行宇宙世界观。在最后一个“时空胶囊”中,游客的数字分身将穿上AI助手设计的服装,在平行宇宙中与现实世界的游客共同走秀。   “阿里廊”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此次活动运用了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开发的智慧购物助手,希望带领游客体验10年后的购物感受。”   据悉,阿里云的云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撑巴黎奥运会直播信号传输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一半以上的转播商。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卡“阿里廊”就是打卡奥运技术衍生“周边”。   记者实地体验发现,展厅中各国游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的接待量在1500人左右。   当记者向游客询问体验感受时,“未来”“未来主义”等词汇频繁出现。来自德国黑森州卡塞尔的一名游客表示,AI助手设计的数字分身很好看,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中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巴黎小伙莱奥·热纳尔是一名销售经理。他说,进入“阿里廊”平行宇宙能感受到阿里巴巴的产品和服务非常个性化,对新事物的推荐也很及时。如此一来,人们不再需要在购物软件上大海捞针般找上好几个小时。“中国技术非常实用。”   体验中国网约车服务   走在巴黎街头,不时可看到车身上写着“Caocao”字样的汽车穿梭在车流中,原来中国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早已“开”到法国。   2020年,曹操出行进驻巴黎。据巴黎曹操出行总经理费鲁施卡·贝卡尔介绍,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在当地已拥有近百名员工,累计招募专业司机超过600名,已为20万人次提供出行服务。   巴黎曹操出行总裁刘胜说,该公司客户中,法国本地乘客占比超过90%。奥运会期间,订单量同比增加40%,主要客户包括相关国家奥组委及奥组委赞助商等,各国游客订单也有增加。   贝卡尔表示,未来将继续把中国网约车经验带到法国,大力推广绿色出行,提升乘客体验。   奥运期间,由中国一汽集团红旗汽车推出的红旗E-HS9等车型组成的车队也亮相巴黎城市主干道,展开一场“路演”,展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的新形象。   感受中国体育品牌魅力   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成为世界观察中国体育品牌的一扇窗口,中外参观者在这里亲身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健身器材供应商舒华体育为“中国之家”带来多款健身器材。在“中国之家”发起的全民健身打卡活动中,舒华智慧健身区受到欢迎,展现出中国体育品牌的“科技力”。   “中国之家”还展示了安踏和九牧王分别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设计的领奖服和开幕式礼服等产品。参观者可近距离感受服装的材质、剪裁和工艺,以及服装如何塑造中国运动员的“精气神”。   在“中国之家”院内,有一台红双喜制作的巴黎奥运会官方乒乓球台。这款“会变色”的彩虹球台,不仅优化了桌面工艺,更让球台的摩擦、弹跳达到最优状态,实现科技与浪漫的融合。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红双喜已七次为奥运会提供比赛球台。   巴黎奥运会场馆内外中国元素“含量”高、“存在感”强,这与中国企业持续打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努力密不可分。有行业人士指出,奥运会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品牌实力的舞台,相信更多中国企业将从这里走向世界。(记者 李文昕)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激活数据要素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把握数据要素驱动生产力跃升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从实际出发探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路径。   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通过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实现以数据流引领物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从而能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跃升。相比其他要素,数据在使用中一般不会发生损耗,反而越用越好,这突破了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下的产出极限,拓展了新的经济增量。作为数字时代的“石油”,数据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诞生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是驱动生产力跃迁升级的重要前提。当前,全球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通过出台国家数据战略、完善国内数据立法、加强国际数据合作等方式,将数据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我国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已取得先机,但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短板挑战。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基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数据治理水平普遍不高,数据质量亟待提升;数字化转型基础不牢,深度数据挖掘等高级应用能力整体较低;虽然数据总量庞大,但可用于大模型训练的高质量数据短缺,制约生成式AI的创新发展等。因此,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促进数据要素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数据要素可以革新资源配置方式进而推动制度创新。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应用水平同步提升,以更好地把我国数据大国的竞争优势全面激发出来。数据要素可以赋能实体经济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当前,数字经济步入智能经济阶段,智能服务等平台经济新业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显示出存量数据要素价值正得到充分释放,并迅速融入生产力提升各个环节。   多措并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数据要素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推动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含新量高”“含技量高”“含金量高”。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与载体,需要持续加强数据资源储备,提质升级数据基础设施,保障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持续加强数据产业生态建设,强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变革补齐产业“短板”,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向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增长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其次,要加快数据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构筑数据基础制度框架,规范数据应用场景的制度体系,推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落地实施,为数据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别流通交易提供指引和规范,将我国庞大的数据资源转化为国家竞争的新优势。   最后,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将成为数字时代的革命性力量。要对标新趋势,构建劳动者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框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建构性提升知识生产效率和范围。要适应新产业新职业发展需要,加快壮大高素养数字劳动者队伍,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水平。要面向全周期,将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打造技能型社会的重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式融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路径,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顾天安,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 大脑推理神经过程首次阐明       大脑如何推断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科学家通过实验任务对人类大脑活动进行记录,创建了一个独特的数据库,然后利用人工智能(AI)将数据转化为清晰的高维几何形状,首次阐明了人类大脑中推理的神经过程。研究结果14日在《自然》杂志网站在线发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祖克曼研究所、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团队此次对17名癫痫患者的3000多个神经元进行了脑电记录,这些志愿者在医院接受了侵入性监测以确定疾病发作源。该数据集帮助团队首次监测了脑细胞进行推理的全过程。   团队发布了一个简单推理任务并同时记录神经元活动。任务中,参与者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图像与按下左键或右键之间的关联。一旦参与者学会了一组图像的关联,团队就会立即切换联系。   切换后,参与者会作出错误判断,但他们也能快速意识到所有图像按钮关系均已改变,进而推断出新的规则。这项实验任务所涉及的大脑处理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研究中,团队揭示了推理、推断、计划甚至调节情绪这些思维在神经元活动中的物理表达。他们利用精心设计的AI工具,整合了此前神经元的记录,将参与者大脑活动转化为几何形状。这些形状占据了惊人的数千个维度,而不是人们熟悉的三维(3D)呈现。   团队表示,这些高维几何形状甚至无法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看到,但他们可使用数学技术在3D演示中看到它们的简化版本。   团队发现大脑在推理成功和不成功时活动形状有明显差异。此外,他们确认了海马体不仅是描绘了物理空间的“神经地图”,还构建了与推理和学习相关的“认知地图”。   该研究使科学家首次了解大脑如何让人类灵活地学习和执行任务,并应对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经历。研究成果有助于引导科学家找到干预措施,治疗与记忆和决策缺陷有关的神经和精神疾病。 (记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京举行       13日,记者从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大会将邀请169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600多件创新产品亮相,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   本届大会将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主论坛共设“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和“技术革新”三大篇章,深入探讨机器人产业和技术的未来趋势。专题论坛将围绕国际合作、技术革新、产业发展、协同创新4个部分,与主论坛密切联动,举办“中国机器人创投巅峰论坛”“具身智能产业趋势与未来发展论坛”等20余场论坛活动。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继续采用“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方式,深耕成熟应用,拓展新兴场景,将首次设立前沿创新展区,邀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展示一批实验研发阶段的前沿创新成果,如六足导盲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等,为机器人未来创新应用方向提供思路。   此外,本届大会现场将迎来20余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创历届之最,其中许多“隐藏技能”将在博览会现场揭晓,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未来感的人机互动体验。(记者华凌) 来源:科技日报
  • 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关键技术指标实现突破       8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广东东莞召开。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指标,如样品处单位功率中子通量处于国际同类型谱仪的领先水平,谱仪衍射分辨率和实空间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型谱仪的最好水平。同时,在多物理谱仪研发过程中,首次成功研制出国产位置灵敏型氦三管探测器,并实现工程应用,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谱仪探测器自主化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首个用于中子衍射与对分布函数数据规约的国产软件,构建全散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全链条,实现中子全散射数据规约软件的国产化。   据了解,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多物理谱仪也是港澳地区首次参与投资建设的大型科学实验设施,支撑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中国科学院—香港地区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和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多物理谱仪负责人殷雯介绍,多物理谱仪运行3年来,完成了300多项用户实验,研究领域包含电池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合金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为各领域提供了不同有序度的结构研究平台,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记者 龙跃梅) 来源:科技日报
  • 工信部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发挥信息通信行业赋能作用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聚焦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元器件制造、智能终端和5G、6G通讯组件等数字产业园发展,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该县一家5G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内,技术工人在数字化车间生产5G网络通讯光纤交换机电源元器件。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信息通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全面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规则、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优化信息通信企业发展环境。   回应诉求,提出12项重点任务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意见》针对信息通信企业反映的各类政策诉求,经深入研究论证后提出相应举措,旨在进一步破除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具体来看,《意见》共提出4方面12项重点任务。   在持续优化高效开放统一的准入环境方面,《意见》提出对于涉及多类电信业务的新技术新应用,加强业务指导,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一次性申请、一站式审批”,有序开展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自检自证试点等。   在积极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方面,《意见》提出健全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加强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管理,建立校园电信市场等重点领域公平竞争状况监测、巡查和通报机制等。   在进一步打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方面,《意见》提出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构建“以网管网”监管能力,严格规范行政监管执法等。   在着力构建便捷可靠优质的服务环境方面,《意见》明确畅通群众诉求反映直达通道,针对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数据分析研究,推动破解问题关口前移,实现解决一个诉求、优化一类服务。同时,加快推进电信业务线上办、异地办。   优化服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国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数量达16.9万家,民营控股企业超92%,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35%。”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说,近年来,工信部推动信息通信行业管理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深化行业监管改革创新,国际通信出入口布局持续优化,电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等资源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行政审批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   据了解,《意见》将通过全面优化行业管理制度、方式、手段,进一步完善支持信息通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更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比如,《意见》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更好地支持民营电信企业发展;《意见》还提出推广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手段,按照合法、科学、审慎的原则,细化信息通信领域“轻微违法不罚”的具体标准,完善配套监管制度,依法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   “《意见》结合我国信息通信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问题,从准入、竞争、监管、服务等四个维度全面部署改革创新的具体任务,是十分贴切和及时的。这既有利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有助于更好调动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对本报记者说。   由点及面,让更多行业从中受益   随着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通信行业正在催生更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体验。比如,在不久前举办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移动就创新推出了不少观赛“黑科技”:“AI中国时刻”精准定位中国队运动员出场、夺牌等精彩瞬间,一键直达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AI赛点识别”智能打点比赛时间轴,即使回看也能快速定位关键节点。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行业监管和服务体系,助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一业带百业”的赋能作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如今,信息通信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的数字化、市场化、全球化步伐。《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支持举措,不仅将帮助信息通信业在加快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有序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更将让更多行业从中受益,最终获得‘由点及面’的赋能效果。”周民良说。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好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有序推进优化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我们将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关于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序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不断提升行业管理的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该负责人说。(记者 王俊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加力“以旧换新”,加速“生活焕新”       “以旧换新补贴变多了!”得益于政策“提档升级”,汽车、家电补贴力度大幅提升,不少消费者计划尽早换车,或者添置新家电。真金白银的补贴,为暑期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补贴标准由每辆1万元和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购买2级以上能效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等8类家电产品,补贴提高到售价的15%。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大力支持更新换新。从大幅度扩大支持范围,新增老旧电梯、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到大幅度提升补贴标准,加大重点领域更新换新的补贴力度,再到大幅度优化组织方式,让优惠“直达快享”……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   设备、汽车、家电等市场综合体量大、带动效应强、升级潜力巨大,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以来,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全国机动车回收量同比增长24.8%。也应看到,当前消费市场全面恢复的基础还需不断巩固,推动更新换新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   撬动市场,必须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据统计,我国设备更新的市场年规模将超5万亿元。以老旧电梯为例,目前我国有约80万台电梯的使用年限超过15年,故障率高、运行可靠性差等问题影响群众日常生活。过去更换电梯,常常通过利用小区公共收益、业主自筹、政府补贴等方式筹措资金,“不少人谈到掏钱就不干了”。此次将老旧电梯更新纳入支持范围,能够帮助更多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因此,要因地制宜用好用足政策,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供给端发力,最终要看需求端响应。对企业和居民而言,无论是更换营运船舶、货车,还是更新拖拉机、私家车,既看更换贵不贵,也看产品好不好。一方面,要落实好补贴,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广净水机、扫地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等绿色、智能、适老产品,让生活更美好。确保物有所用、物有所值,供给才能更好拉动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让特别国债发挥特别效用,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近期,有关部门明确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执行溯及过往,为符合条件的已经领取补贴的消费者补齐补贴差额。面对既有政策与新政策的差异,做好衔接,有助于平稳有序过渡。下一步,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区根据不同需求确定支持方式,同时做好回收处理等保障工作,就能让更新换新链条更短、成本更低、体验更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打通生产、回收、利用等环节,调动企业、平台、协会积极性,逐步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定能实现促经济、惠企业、利群众的多赢,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石 羚) 来源:人民日报
  • 破解跨境电商发展难题       据媒体报道,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正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8.36%,对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95%以上。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跨境电商主体数量已突破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过1000个,海外仓的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数量超过2500个,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鼓励地方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多展示对接平台。   不过,跨境电商眼下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包括相关人才缺口较大、一些企业不熟悉跨境电商交易规则及管理运营流程、跨境电商海外仓数量较少、地域分布不均、运营效率有待提高等。对此,应从人才培育、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发力,破解跨境电商发展难题。   强化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府、高校、企业、行业联动的人才培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高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与跨境电商产业带、产业园区共建跨境电商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培训,培养高水平跨境电商运营团队和实用性人才。   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积极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各地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力度。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利用跨境电商“走出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跨境电商技术创新、业态融合、标准制定。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鼓励“老字号”等特色商品利用跨境电商模式探索出海通道。   提升海外仓建设运营水平。鼓励企业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建设公共海外仓。建立公共海外仓服务联盟,搭建海外仓智慧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海外仓聚焦特色产业集群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引导中小微企业应用海外仓降低物流成本,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支持海外仓企业研发智能仓储软件及技术,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海外仓企业设立海外运营中心和品牌商品展示中心,完善仓储配送、营销展示、货源集结等功能,拓展“仓内直播”“前展后仓”等新型营销模式。(童 政) 来源:经济日报
  •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各类信息、报表填报任务重、报送频次高、多头重复填,往往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如何为基层减负增效?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依托“全市一张图”数据平台,将镇村、企业、学校3个领域作为先行试点,探索运用数字技术为基层减负新路径,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日前,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协同中心收到一份关于河长制工作考核的检查清单。工作人员打开“全市一张图”平台,将报送存档的材料精准上传。“过去,基层填报表任务繁重,且不同部门索要的数据存在交叉,数据不能共享集成,我们经常要多头报送。”西天尾镇镇长陈君告诉记者,现在在平台上可精准上传受检材料,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   莆田市数字办主任唐志芳介绍,“全市一张图”数据平台是一个集信息采集、集成共享、监测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立足基层实际工作需求,整合了2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发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生态文明等基层应用场景,共享组件86个,通过“数字+”使各种风险防控和工作手段更加综合。   农村建房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焦点,对村民来说,建房审批材料较多、程序繁琐;对部门来说,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依托“全市一张图”,对农村建房管理采取“一网办理、全程监督”,有效破解审批难、监管难等问题。   度尾镇党委书记庄龙炜告诉记者,村土管员收到村民建房申请后,即可通过“全市一张图”平台上的耕地一本账功能,核实建房选址土地性质,节约群众建房审批的时间。在群众建房审批方面,开发了集申报、审批、监管、举报、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土服务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群众可线上申请建房,各项办理进度在平台上实时更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建房全流程申报审批。   为解决企业惠企政策知晓难、困难诉求响应慢、融资对接程序繁、涉企服务内容散等问题,莆田市还在“全市一张图”的架构下,开发建设了“亲清惠企”平台,汇聚诉求督办、视频会商、规范检查、惠企政策、人才支撑、金融服务、产业协作等7个服务模块,让数字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记者 刘春沐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