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术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召开“计算病理典型案例研究与展望沙龙” 1月30日,由《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和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主办的CJTER系列医工融合云课堂2024年第1期“计算病理典型案例研究与展望沙龙”召开。会议以线上形式开展,累计21563人次参与。 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新教授讲解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病理图像分析以及磁共振脑肿瘤分割”,并介绍该技术在各个科室的应用可能性。从医、工两个角度对计算病理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讨论环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刘军等3位放射科和计算机大数据相关专家,共同探讨学习放射科的应用相关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妍等6位病理科和乳腺外科临床专家,共同探讨了乳腺癌病理图像分类的高性能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研发等相关问题;康复大学崔新春教授等3位康复、神内、周围神经手外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诊断在脑疾病应用的相关可能性。 未来学会将继续重点关注医工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和困惑,通过组织线上线下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工科专家和临床医生的科研合作转化落地,为健康中国助力。
  • 辽宁省生态学会2023年度会议暨2024年应用生态学论坛在沈阳举办 为纪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建所70周年,1月26日,辽宁省生态学会组织召开学会2023年度会议暨2024年应用生态学论坛。欧洲杯直播-欧洲杯赛程-天下足球直播网党组成员刘卫东,沈阳生态所主要领导,学会主要领导、理事单位代表,省级科研单位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学会秘书长作“学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重点”报告。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及特邀专家对学会工作以及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在特邀学术报告阶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院士、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明财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曲波教授、沈阳生态所张丽莉研究员分别作题为《中国西南山地植物多样性为什么如此丰富》《三北地区气候与极端气候变化趋势、预估及可能影响》《辽河口湿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绿色稳定性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的学术报告。与会人员与专家们就报告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会议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构筑交流分享平台,为学会未来发展规划方向。学会将进一步提升各项职能,为广大会员做好服务工作,持续为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召开2024年第一期急危重症医学沙龙 为进一步加强辽宁省急危重症领域学术交流,1月23日下午,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重症救治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2024年第一期急危重症医学沙龙在沈阳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重症医学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60余人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对急危重症医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一线临床经验进行分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林岩主任作题为《基于PK/PD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专题讲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耿锋副教授分享哮喘合并严重气胸、纵隔皮下气肿的病例。北部战区总医院吴海波教授分享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导致ARDS的病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栾正刚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崔岩教授、许昌海教授、李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贾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丹教授针对讲题中涉及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省内各大医院急诊、重症、呼吸危重症学科之间的信息互通,对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规范合理应用起到了指导作用,助力学科水平提升。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举办“SCI写作投稿 科研与基金申请”线上学术研讨沙龙 1月24日,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先进医工融合技术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主办的“SCI写作投稿 科研与基金申请”线上学术研讨沙龙活动在沈阳召开。这是专委会首次尝试以线上分享的方式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活动连线福建医科大学郑春福教授作题为《SCI写作投稿 科研与基金申请》的学术报告。郑教授针对SCI论文写作、科研项目计划书撰写、SCI英文润色等几个方面展开讲解,就参会人员的提问进行在线解答,并提供详细的指导方案。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曦霆和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延昭分别以《新一代智能计算课题组研究方向介绍》《纳米技术新思路保障重大突发传染病战略准备》为题,进行学术分享。 未来,专委会将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为医工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升级提供助力。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损伤修复与组织重建专委会召开医学影像医工结合研究会议 1月26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损伤修复与组织重建专委会医学影像医工结合研究会议在沈阳召开,200余名医学、影像学相关科技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会议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曹志强副主任、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杨金柱院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郭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牛少曦教授等专家作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分别就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分析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分型、结合影像结果智能分析前列腺癌免穿刺初步经验、影像组学技术用于医学影像辅助分析的简介与交流、医工结合转化研究初步经验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会议为不同学科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在医学影像医工结合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转化方面为参会者提供了新思路,推动医学与工程学的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大数据分析、有限元分析力学模拟结合3D打印等多种技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助力。
  • 建平县科协举办第37届“科技之冬”主场活动 近日,建平县科协联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举办了建平县第37届“科技之冬”主场活动。 活动以“提升科学素质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工作人员通过发放科普宣传单、科普书籍,设置展板,悬挂条幅,设立彩虹门等形式,对卫生健康、食品安全、设施农业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进行科普。县科协还组织多位农技专家现场讲解种肥选购、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化学除草等方面的农业生产知识。活动共发放科普宣传单1000余份,科普书籍380余册,接受科普咨询500余人次。 接下来,县科协将紧扣“科技之冬”主题,通过系列科普活动,将先进的农业科技理念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动农民致富增收。
  • 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贾建锋教授申报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副理事长贾建锋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项目《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ZD053)获得立项。       该项目致力于探索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通过构筑高水平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策略。项目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依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顶层设计,从人才驱动角度出发,助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将在厘清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的基础上,围绕多梯次人才链支撑基础研究的机制与对策、多维度人才链支撑技术创新的机制与对策、多领域人才链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对策和多平台人才链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与对策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委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召开 12月22日-23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委会第二次学术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会议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单位的产科、超声科、遗传科、生殖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和集中研讨。22日会议以“遗传与优生新技术、新进展”为主题,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了开展产前携带者筛查、Trios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无创单基因病、三代测序的应用等最新技术的应用及临床咨询的经验,为临床开展分子遗传学检测提供了遗传咨询方案及思路。23日会议以“胎儿异常产前超声诊断新进展”为主题,从超声影像诊断的角度,系统讲解了胎儿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以及胎儿附属物等常见及少见畸形的超声诊断。 会议提高了辽宁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为我省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学术动力。
  • 2023东北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 12月15日至17日,由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学会主办,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的2023东北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三省一区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会员单位代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企事业单位的测绘科技工作者等1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鹿罡、杭州五代通信与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杜瑞林、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洪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旭晴分别作题为《基于数字孪生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测量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从数字孪生到元宇宙——案例分享》《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实践与应用》《基于 INSAR 技术的地表形变识别与监测》的学术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应用;通过对元宇宙的案例分享,预测下一代互联网将进入虚实结合的AI时代;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的总体设计、建设成果以及应用服务情况,为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为推动城市建设和基础测绘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视野。 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要领导表示,在智慧孪生、智慧城市建设中,东北测绘企业应抓住契机,继续发挥现代测绘技术优势,扩大测绘产业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东北振兴中,实现企业和产业共同成长。 本次会议深刻剖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型基础测绘技术实践中的重要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对推动东北地区数字城市建设及基础测绘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省水产学会举办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研讨会         为加强海水鱼养殖技术交流与推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9月15日,辽宁省水产学会联合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在东港市举办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研讨会。来自全省科研院所及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人员、各示范区企业科技骨干、当地技术渔民等9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东港市有关领导介绍了东港海水养殖的发展现状,并着重介绍了东港积极围绕海洋优势而谋求的新突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孙文涛表示,各单位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全面提升辽宁海水鱼养殖科技创新能力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辽宁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徐永江、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研究员王玉芬,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正勇,大连海洋大学教授王秀利等国内海水鱼类养殖技术专家,分别以《半滑舌鳎育种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海水鱼类工程化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牙鲆育种进展、苗种培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海水鱼产业发展与日本核废水排海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影响》《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及东港地区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展望》为题作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半滑舌鳎、红鳍东方鲀、牙鲆等辽宁省主要经济鱼类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新品种研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对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难题进行了解答,并探讨了海水鱼养殖的绿色发展方向。         会后,专家一行来到东港市黄土坎农场有限公司调研当地养殖情况,与海水养殖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并提供技术指导。         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带动辽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辽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