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会
  • 李德仁院士、宋超智理事长来沈阳工学院作报告 共话时空智能与科技创新 8月20日,2025年辽宁测绘学术报告会在沈阳工学院举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和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应邀作报告。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国范,沈阳工学院董事长王兆宝、党委书记胡晓梅,南方测绘集团常务副总裁缪小林等出席,校长李康举主持。 李德仁以《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为题,指出空天地海一体化、人工智能与天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网络融合催生“时空智能学”,能精准回答“何时、何地、何变、为何、如何决策”五大问题,支撑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灾害预警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创造万亿级新质产业。他肯定沈阳工学院办学成果,鼓励其为行业输送人才。 宋超智在《在新质生产力引导下——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分析我国测绘地信现状与挑战,强调与移动互联、大数据、AI深度融合,打造时空大数据底座,赋能智慧交通、数字孪生城市,夯实数字经济与数字中国基础。 报告会吸引省内高校、企业代表200余人,会前嘉宾参观了沈阳工学院的沈工-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
  • 第十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营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 8月2日至7日,由《中国数学教育》杂志社、数学周报社、数学小灵通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营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 在六天的营地活动中,营员们以科普研学为纽带,在多元体验中触摸数学的温度,在协作探索中积蓄成长的力量。从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里,读懂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密码;在“科技逐梦扬国威,纸鸢起航展宏图”航模活动中,用数学计算校准飞行轨迹,让纸飞机载着科学梦想翱翔蓝天;走进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及部分院系,看见科技为农业赋能的无限可能。这些体验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田野,让思维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研究会理事长马乾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数学的星辰大海,永远向好奇者敞开怀抱,希望全体营员以此次营地科普研学活动为契机,不断发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铁良教授,渤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焕清教授等嘉宾及数学创新营营员、领队教师、工作人员等26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
  • 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举办急诊床旁超声技术科普及专项培训在营口举办 7月12-14日,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主办的急诊床旁超声技术科普及专项培训营口站在营口市中心医院举办。活动旨在推动先进、便携、安全的超声诊断技术深入基层急诊一线,为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注入强劲动力。培训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教授李铁刚领衔的盛京急诊床旁超声技术推广专家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及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资深专家,组成讲师队伍。来自营口市中心医院的30余名医生参加了培训。 培训采用多元教学模式,10多位专家们系统讲授床旁超声在各类急诊危重病症(如创伤、急性呼吸困难、休克、胸腹痛等)中的应用原理与操作规范,重点解析如何快速识别预示病情恶化的“预警信号”。借助先进的床旁超声模拟教具,学员得以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下反复练习探头操作、图像获取与判读技巧,夯实操作基础。培训专家深入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病房,结合真实病例进行床旁超声教学演示,现场指导学员将理论转化为实战能力,掌握处理技巧。 随着急诊床旁超声技术在营口乃至辽宁基层急诊的普及与规范化应用,急危重症患者将获得更快速、精准的初步诊断与处置。
  • 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 近日,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众宣读研究会批复文件,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东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内各级领导、各领域专家、同志共80余位莅临参会。 会议审议了筹备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研究会选举办法、章程草案、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监事成员。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同时,聘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高兴华、辽宁省肿瘤医院教授张斌为名誉顾问,聘任北部战区总医院教授梁琳琅为名誉会长。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尹瀛浩表示,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会将立足临床需求,驱动源头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惠及辽沈患者,贡献健康中国,致力于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核心枢纽,成为医学科研创新价值链高效运转的引擎。 辽宁作为拥有医疗资源优势、高校资源优势、工业制造集群优势、生物制药技术优势的大省,研究会将重点构建“临床需求——科研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体系,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医深度合作,着力强化科研创新协同平台建设,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 辽宁省老科协举办辽宁老年科技大学开班仪式暨首场报告会 近日,辽宁省老科协在沈阳举行辽宁老年科技大学开班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旨在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老科技工作者人群的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为老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阵地。辽宁省老科协会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铁民与辽宁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惠安军,辽宁欧洲杯直播-欧洲杯赛程-天下足球直播网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文胜共同为“辽宁老科技大学办学基地”揭牌。辽宁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张扬主持活动。 辽宁老年科技大学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技助老、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采用联合办学模式,充分利用辽宁老干部大学和省内科技馆等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科学方法、特色课程搭建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平台,推动和促进老年群体的继续教育,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专家,人民日报社驻联合国原首席记者邹德浩老师以“俄乌冲突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为主题在首场报告会开讲。 下一步,省老科协将积极推进辽宁老年科技大学师资、招生、教学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老年人群接受知识再教育,帮助老年人打破“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开展“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2025年辽宁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5月13日-6月30日,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紧紧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组织全省30余所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开展了“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2025年辽宁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分为科技讲坛、科技博览、少儿科普、朗读大赛、风采展示五大板块。 科技讲坛活动精选科技视频课程资源供社会公众观看学习,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科技博览活动精选《新时代榜样科学家》等21种科技知识相关书籍及《科学家的“原善”及其提升》等6个模块6节视频课程资源供社会公众阅读与观看,提升社会公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少儿科普活动开通辽宁省图书馆“辽图约书”线上+少儿天地线下双向借阅平台,向全省少年儿童推荐科普图书,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为提升全省图书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活动期间省图书馆学会开展了全省公共图书馆“领读者”朗读大赛活动,共有252名馆员参与此项活动;同时,省图书馆学会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征集工作业绩和活动照片,精心制作成风采展示视频,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次系列活动共吸引省内图书馆工作者及社会公众1万余人次参与,提高了社会公众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科学素养,营造了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提升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
  • 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落幕 5月27日-6月24日,在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协主办,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及19所中小学校共同承办的“2025‘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落幕。研究会先后组织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沈阳医学院中医药学院首任院长王杰教授等18名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走进沈阳市第九中学等19所学校,以“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数学创新漫谈到弘扬科学家精神”“航天种子‘上岸’记”“在电影里读人生”等为主题,陆续开展24场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累计线下受益群体超7000人次。 “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贯穿全年,依托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重要世界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活动,深入实施,常态化管理。打造“省级学会+市级科协+区级科协/教育/民政+社区+学校”的五级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积极调动教师、学生参与主动性,形成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有效融合,培育科普工作品牌项目,积极助力沈阳幸福教育及幸福城市建设。 今年9月,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深入开展“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积极争取科协、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专项支持,以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为工作抓手,借助研究会在“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优势,将活动开展与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设相结合,协同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团及研究会科技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团队,聚焦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这一主线,进一步打造科普品牌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向青少年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赴沈阳采油厂开展科普义诊活动 6月8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公众麻醉科普支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团队,走进沈阳采油厂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生产一线,切实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此次活动吸引了120余名员工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团队携手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专家,开展多学科联合科普义诊。专家们围绕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慢性疼痛、失眠防治及急救知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员工提升健康意识。此外,专家们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义诊服务,针对个体情况给出个性化诊疗建议,详细解答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问题,引导员工树立科学防病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一线员工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未来,医院与企业将继续加强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职工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共同构筑守护劳动者健康的坚实屏障。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生态赋能城市更新,美丽中国我先行——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 6月6日,由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铁西区科学技术协会、沈阳市广全学校等单位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广全学校,近300名师生参与活动。此次活动以“生态赋能城市更新,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由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副教授刘笑谊主讲。 刘笑谊巧妙运用“沉浸”式教学引导同学们感同身受,通过“讨论”式互动激发思考火花,将科学性、知识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身为中国科协“绿水青山的价值表达”项目负责人及“翱翔山水间”团队发起人,刘笑谊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了城市更新行动中的老旧社区改造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以亲身经历,向孩子们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既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更是无价的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的深刻内涵。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围绕“数学创新漫谈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天气预报中的两大循环系统——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 6月4日,由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沈阳市第七中学、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全国科技周“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第七中学卓越学校,师生共84人参与活动。此次活动以“天气预报中的两大循环系统”为主题,由研究会科学传播专家、辽宁省行业首席气象专家王晓丽倾情主讲。 王晓丽从天气预报演变讲起,用生动案例与图画,剖析运行规律和机理,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现象,让科学知识“接地气”。她呼吁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为减缓气候变化助力,将科学认知与社会责任感相融合。此次活动让知识走出课本,让科学走进校园。沈阳市第七中学卓越学校的学生们在这场气象探索之旅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未知的勇气。 下一步,研究会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及创新机制,在2025全国科技周期间,围绕“数学杂谈”“探秘机器人的身体构造”等主题,举办“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跨界融合的形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原本晦涩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活”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科学视野的未来科技人才,积极助力我省“科技助苗行动”。